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,五十多岁,背微驼,手掌粗糙得像树皮。村里人都知道,老周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——砍柴时遇到幼树苗总要绕道走,见到鸟窝必定把树枝轻轻绑回原处。
那年深秋特别冷,老周在山腰发现棵被雷劈断的老松树。当他抡起斧头时,突然听见微弱的呜咽声。拨开落叶堆,竟躺着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,后腿夹着锈迹斑斑的捕兽夹。老周想都没想就脱下棉袄裹住它,用砍柴的镰刀撬开铁夹。那伤口深可见骨,白毛都被血染红了。
『造孽哟...』老周用草药嚼碎了敷在伤口上,抱着小狐狸走了三个时辰山路去镇上找兽医。回来的路上,他拿买药剩下的最后五个铜板,换了半块红糖糕。『小东西,吃吧,吃了就不疼了。』月光下,老周没发现小狐狸的眼睛泛着翡翠般的光泽。
七天后的黎明,老周推开柴门时惊得差点跪下。院里整整齐齐码着够烧整个冬天的柴火,屋檐下挂着风干的野味,磨盘上还摆着个精致的木盒,里面是满满一盒山参。更神奇的是,他常年酸痛的老寒腿竟不药而愈了。
这事很快传遍村子。有人连夜上山找白狐狸,却在林子里绕到天亮又回到村口;贪心的王财主带家丁搜山,结果所有猎犬都对着空气狂吠不止。唯独老周每天还能在柴堆里发现新采的蘑菇,或是门把手上挂着串野果。
第二年开春,暴雨冲垮了进村的石桥。就在村民发愁时,某天清晨河面上赫然架起座藤桥,粗壮的青藤编织得比麻绳还结实,桥墩竟是三棵活着的古树。更奇的是,这桥每逢老人孩子过时就自动变宽,遇到洪水会自己升高。
村里最老的私塾先生捋着胡子说:『古书记载,山中有灵物知恩图报。老周啊,你救的哪是狐狸,分明是守山的精灵。』老周只是憨笑着往桥头放了碗新酿的米酒,第二天碗里多了一枝开得正好的山茶花。
后来柳溪村出了名,有人想开发成景点,可但凡动歪心思的商人总会莫名迷路。倒是真心来学藤编手艺的,总能在山里捡到上好的材料。如今村口立着块无字碑,碑上永远落着片不枯的绿叶。村民们说,这是山灵在守护着世世代代的善良。
老周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。下葬那日,有人看见道白光绕着新坟转了三圈,坟头瞬间开满六月雪。如今村里还传唱着童谣:『砍柴莫伤雏鸟巢,救人不管狐与妖,青山不老情意在,善心自有天知道...』
这个真实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,至今仍在闽北山区流传。去年还有驴友拍到大雾中若隐若现的白影,照片放大看,竟像是穿着老式对襟袄的人影身边挨着团毛茸茸的东西。科学解释或许是光线巧合,但柳溪村的人依然会在进山时,往路口放块饴糖或野山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