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木匠张爷爷的报恩奇缘
村头的老槐树已有三百岁高龄,树干上布满沟壑般的裂痕,每逢夏夜便会发出沙沙的响声。村里孩子都传说树洞里住着狐仙,唯独七十岁的张木匠总在月圆时拎着桐油灯在树下徘徊。
那年寒冬腊月,外乡来的建筑队要砍老槐树修桥。张爷爷攥着锯子第一个冲上前,黝黑的手掌拍在树皮上簌簌落雪:“这树砍不得!当年饥荒时节,是这树皮救活了我们全家七口人。”建筑队长嗤笑着推开老人,电锯声惊飞了满树寒鸦。
当夜暴雪突至,建筑队的工棚被积雪压塌。迷路的工人们循着槐树方向踉跄前行,竟发现树干裂开个热气腾腾的洞口。张爷爷正蹲在洞里熬小米粥,树壁上整整齐齐挂着七套干爽棉衣——正是当年靠槐树度过饥荒的全家人数。
后来桥改道修建,老槐树被列入古树保护名录。有人看见张爷爷清晨在树下摆弄木工箱,箱里装着全套雕花工具和七块写着人名的木牌。村支书问起时,老人只是笑:“树晓得报恩,人更要记得。”
如今槐树新发的枝桠上总绑着红绸带,都是当年被救工人系上的。最粗的那根树枝悬着个精致木匣,里面装着张爷爷临终前雕的最后一件作品——七只围坐吃饭的木雕小人,桌上摆着碗槐花粥。
每到清明时节,匣子会自动打开条缝。有夜归的村民听见树洞里传来碗筷轻碰的声响,伴着老人哼唱走调的山歌:“槐花落,槐花白,树精不吃饭哟,留给人间三春晖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