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守护,一座桥见证人间温情
在皖南山区蜿蜒的青龙河上,有一座名叫“望乡”的石拱桥。桥身早已爬满青苔,栏杆上的石狮子被岁月磨圆了棱角,可每当晨曦微露时,总有个佝偻身影拿着竹扫帚,一寸一寸清扫着桥面的露水。村里人都知道,这是守桥人老张又开始了他三十年来雷打不动的工作。
1993年盛夏的那场洪水,成了老张人生的分水岭。当时还是货运司机的他,亲眼看见洪水冲垮旧木桥的瞬间,桥上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像片落叶般被卷入浊浪。老张跳下卡车扎进洪水,却只捞起一只红色塑料凉鞋。那天之后,这个寡言的中年男人卖了卡车,带着全部积蓄找到村委会:“我给咱村修座结实的桥吧。”
工程队来的那天,全村的娃娃都围在河边看热闹。老张光着膀子跟工人一起扛石头,后背上晒脱的皮像张斑驳的地图。有次吊装石栏时绳索断裂,他推开旁边的工人,自己却被砸断三根肋骨。村里老会计抹着眼泪说:“张家兄弟,你这是何苦?”病床上的老张却盯着窗外的工地:“得赶在雨季前让娃娃们能安全过桥。”
桥通那天恰逢重阳节,老张在桥头摆了三十桌酒。酒过三巡时他突然跪在桥中央,掏出那只红色凉鞋轻轻放在栏杆旁。后来人们才知道,被洪水卷走的小女孩长得酷似他早夭的女儿。从此老张就在桥头搭了间瓦房,当起了不要工资的守桥人。
2008年冰雪灾害时,老张在桥面撒了整整十八天盐粒。有天凌晨巡桥,发现有个裹着棉被的孕妇瘫在台阶上。他二话不说把人背到卫生所,回来时在冰面上摔裂了膝盖骨。后来那家人的双胞胎满月时,特意在桥头摆了“长命百岁”宴,老张却躲在屋里,透过窗户看孩子们在桥上系红绳。
2016年村里来了支地质勘探队,警告说这座桥年限已到。老张急得连夜坐大巴去省城,背回来一摞桥梁加固手册。那三个月里,65岁的他跟着施工队学灌注水泥,手上烫出的水泡连成串。加固工程验收合格那天,老张破天荒买了挂鞭炮,炸开的红纸屑落满河面,像极了他藏在铁盒里的那张女儿百日照。
去年冬天,大学生村官小陈发现老张半夜总在桥南头徘徊。原来有群放晚自习的孩子总爱在此追逐打闹,老张就假装散步默默守护。小陈偷偷拍下这一幕发到网上,标题是《二十米桥,三十年灯》。视频里老张的背影,像极了桥头那盏被风雨侵蚀却依然亮着的路灯。
今年清明,县里要把老张评为“道德模范”。颁奖那天,主持人问是什么支撑他三十年如一日守桥。老张攥着奖状嗫嚅半天,最后指着桥上蹦跳的孩子们说:“当年没抓住那只小手,现在想多护着点这些小手。”台下坐着当年被救孕妇的孩子、洪水后第一代过桥的学生、在桥上邂逅的夫妻,不知谁先鼓的掌,掌声持续了整整十分钟。
如今桥头多了块花岗岩纪念碑,上面既没写老张的名字,也没记载他的事迹,只有他亲手凿的五个字:过桥要慢行。每天清晨,扫桥声依然准时响起,伴着桥下潺潺流水,和早读孩童的清亮嗓音,在青山绿水间传得很远很远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