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豆腐的老王:三十年诚信经营,换来一条街的敬重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巷子口有位卖豆腐的老王。每天凌晨四点,当整条街还在沉睡时,老王作坊的灯就亮了。磨豆子的声音像支小调,三十年来从未间断。
老王今年六十二岁,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。别人用石膏点豆腐,他偏要用盐卤;别人为省成本掺玉米淀粉,他连黄豆都只选东北当年的新豆。有次批发商送来便宜陈豆,老王直接扛着麻袋给人退了回去,『我这摊子虽小,可都是老街坊在吃』,他说话时总爱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磨盘。
2013年夏天发洪水,豆子价格飞涨。隔壁粮油店的张婶记得清楚:『当时老王愣是没涨一分钱,每天天不亮就骑车去三十里外的村子收豆子。回来时裤腿上全是泥点子,可豆腐还是卖八毛钱一块。』后来才知道,那个月老王把给儿子攒的彩礼钱都贴进去了。
巷子里的孩子们最爱老王切豆腐时的模样。雪白的豆腐块在刀锋下颤巍巍的,切完总要给围观的娃娃们一人一角。『趁热吃,豆腥味才是精髓』,老王的笑声能把巷子里的晨雾都震散。大学生小陈从小吃他豆腐长大,现在每次回老家都带着同学来:『王叔的豆腐有股子倔劲,就像他这个人』。
去年冬天,老王在搬磨盘时摔伤了腰。整条街的人轮流去医院送饭,修鞋的李爷甚至把珍藏的药酒都拿了出来。可谁都没料到,出院那天,巷子口竟齐刷刷站着二十多个摊主——卖早餐的孙嫂支起了临时摊位,修车的老周扛来了折叠床,连对面新开的奶茶店都挂出『今日特供:老王豆腐奶茶』的牌子。
如今老王的豆腐摊前多了块木牌,上面是街坊们凑钱刻的字:『青石巷三十二号,王记良心豆腐』。每天清晨,第一缕阳光总会先落在那些深深浅浅的刀痕上——那是三十年岁月,在一方豆腐里磨出的光亮。
老王今年六十二岁,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。别人用石膏点豆腐,他偏要用盐卤;别人为省成本掺玉米淀粉,他连黄豆都只选东北当年的新豆。有次批发商送来便宜陈豆,老王直接扛着麻袋给人退了回去,『我这摊子虽小,可都是老街坊在吃』,他说话时总爱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磨盘。
2013年夏天发洪水,豆子价格飞涨。隔壁粮油店的张婶记得清楚:『当时老王愣是没涨一分钱,每天天不亮就骑车去三十里外的村子收豆子。回来时裤腿上全是泥点子,可豆腐还是卖八毛钱一块。』后来才知道,那个月老王把给儿子攒的彩礼钱都贴进去了。
巷子里的孩子们最爱老王切豆腐时的模样。雪白的豆腐块在刀锋下颤巍巍的,切完总要给围观的娃娃们一人一角。『趁热吃,豆腥味才是精髓』,老王的笑声能把巷子里的晨雾都震散。大学生小陈从小吃他豆腐长大,现在每次回老家都带着同学来:『王叔的豆腐有股子倔劲,就像他这个人』。
去年冬天,老王在搬磨盘时摔伤了腰。整条街的人轮流去医院送饭,修鞋的李爷甚至把珍藏的药酒都拿了出来。可谁都没料到,出院那天,巷子口竟齐刷刷站着二十多个摊主——卖早餐的孙嫂支起了临时摊位,修车的老周扛来了折叠床,连对面新开的奶茶店都挂出『今日特供:老王豆腐奶茶』的牌子。
如今老王的豆腐摊前多了块木牌,上面是街坊们凑钱刻的字:『青石巷三十二号,王记良心豆腐』。每天清晨,第一缕阳光总会先落在那些深深浅浅的刀痕上——那是三十年岁月,在一方豆腐里磨出的光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