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乡村医生的坚守与温情

admin1周前未分类10

村口的槐树已经三百岁了。

每到夏天,槐花像雪一样落下来,铺满整个打谷场。孩子们喜欢在树下玩耍,老人们爱在树荫下乘凉。而李医生,总是背着那个磨得发白的药箱,匆匆穿过树下的小路。

李春生当乡村医生已经四十二年了。

1978年,他刚从县卫校毕业,县医院已经给他留好了位置。可是那年夏天,村里闹痢疾,老村医王大爷累倒在诊室里。李春生回来看望老师傅时,看见几十个村民抱着孩子在卫生所门口等。

王大爷拉着他的手说:'春生啊,我怕是熬不过这个夏天了...'

三天后,王大爷走了。李春生辞了县医院的工作,接过了那个写着'赤脚医生'的药箱。

那时候的卫生所还是土坯房,窗户纸总是被风吹破。最值钱的设备是个听诊器,药品只有红药水、紫药水和止痛片。李春生自己搭了个架子,晾晒中草药。

1983年腊月,大雪封山。张婶家的小儿子半夜发高烧,抽得嘴唇都紫了。李春生顶着风雪走了十里山路,棉鞋都冻成了冰疙瘩。他用白酒给孩子擦身子降温,守着熬了一宿中药。

天亮了,孩子退烧了。张婶要给他煮鸡蛋,他却悄悄把家里最后两个鸡蛋塞回了橱柜。

1998年发洪水,卫生所被冲垮了一半。李春生把药品搬到自家堂屋,门口挂块木牌照样看病。有天夜里,他提着马灯去给临产的刘家媳妇接生,路上摔进了排水沟。等他一瘸一拐赶到时,羊水已经破了。

那晚没有电,产妇大出血。李春生就着煤油灯的亮光,用最土的办法救了母子俩。后来县里表彰他,他把奖金全买了儿童疫苗。

2010年以后,村里年轻人大多进城了。卫生所新盖了砖房,有了心电图机,但常驻人口只剩老人和孩子。李春生的白大褂总是洗得发黄,药箱换到第三个,还是喜欢用那个掉了漆的听诊器——他说听得清楚。

去年冬天,县医院来巡诊的年轻医生发现,李医生看病的账本上,记着好多'抵'字。王奶奶用鸡蛋抵过诊费,张叔家用玉米抵过药钱,还有李寡妇欠的三块钱,后面画了个叉——那是人已经不在了。

今年槐花开的时候,县里要调李医生去养老院工作。全村人堵在卫生所门口,八十岁的张婶哭着说:'春生走了,我们这些老骨头可怎么办?'

李医生最后没走。他把调令压在药箱底下,第二天照样六点开门。只是槐树下多了块木牌,上面写着:'看病不花钱,有钱的随心意'。

上周我去卫生所,看见李医生在教新来的村医认草药。阳光透过槐树叶照在他脸上,那些皱纹里仿佛藏着整个村庄的故事。药柜最上层摆着王大爷留下的搪瓷缸,缸底还留着当年的红漆字:'为人民服务'。

现在村里人都说,老槐树是活的土地庙,李医生就是我们的活菩萨。这话传到李医生耳朵里,他只笑笑,继续低头磨他的药碾子。

相关文章

卖豆腐的老王:三十年诚信经营,换来一条街的敬重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巷子口有位卖豆腐的老王。每天凌晨四点,当整条街还在沉睡时,老王作坊的灯就亮了。磨豆子的声音像支小调,三十年来从未间断。老王今年六十二岁,做豆腐的手艺是祖上传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神秘老人

在很久以前,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村里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樵夫。阿福父母早逝,独自一人靠砍柴为生,虽然日子清贫,但他心地善良,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挑水劈柴。那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,村民们都不敢出门。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:一段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叫杨柳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姓张,大家都叫他守林爷。自从三十年前妻子病逝后,他就独自住在半山腰的木屋里,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祖传的林子。那是2015年深秋的一个清...

善良的木匠与会报恩的小狐狸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五十岁的张木匠,手艺精湛却始终孤身一人,只在后院养着三只下蛋的母鸡。那年寒冬来得格外早,刚入腊月就下了场鹅毛大雪。张木匠清早扫雪时,突然听见柴房传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粥改变命运

在古老的青山脚下,住着一位名叫老林的樵夫。他每日清晨踩着露珠上山,傍晚扛着柴火归来,破旧的棉袄上总沾着松针与善意。那年寒冬来得格外早,山风裹着雪粒子抽打窗棂时,老林在柴房发现个瑟瑟发抖的小童。孩子穿着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南的深山里,有一位叫老周的守林人。他五十多岁,皮肤黝黑,总爱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。老周在这片林子守了三十年,熟悉每一棵树的位置,甚至能听懂鸟儿的叫声。那是2008年的雨季,一连下了半个月的暴雨。这天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