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摆渡人:风雨夜救下全村人的无名英雄

admin5天前未分类7

在江南水乡的芦苇荡边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八十岁的陈阿婆至今仍会对着村口的渡口抹眼泪,念叨着三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。

那是1992年的盛夏,台风‘飞燕’来得毫无征兆。傍晚时分乌云压顶,村广播刚发出暴雨预警,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。村民王志强记得清楚:“河水眼瞅着涨过警戒线,老柳树根都泡在水里了。”

村里三十多户人家慌作一团,老弱妇孺挤在祠堂里。突然有人喊:“渡口那边有灯光!”只见暴雨中一条小木船逆流而上,船头站着个穿蓑衣的陌生汉子,正拼命把缆绳往树桩上绕。

“是县里水文站的张技术员!”村支书认出了来人,“他说上游水库要泄洪,咱们村地势低,必须马上转移。”可当时唯一的石桥早已被冲垮,湍急的河面像沸腾的开水。

这个被村民称作“老张”的中年人,在接下来的六个小时里创造了奇迹。他借来村里所有能浮起来的物件——木盆、门板、甚至腌菜缸,用绳子连成临时渡船。自己泡在齐腰深的水里,一趟趟往返运送。

村会计李秀英回忆:“他最后背出来的是瘫痪的五保户刘爷爷,那时水已经漫到胸口了。”凌晨三点多,当最后一只母鸡被装进箩筐运到对岸,老张一头栽倒在泥水里。大伙儿这才发现他小腿上挂着条两寸长的伤口,被水泡得发白。

更让人唏嘘的是,天亮后水文站派人来接,大家才知道老张根本不是技术员——他是来村里探亲的外乡人,在县农机厂当维修工。那晚看到水文站的紧急通知,主动冒充工作人员来救人。

如今渡口立着块花岗岩纪念碑,上面简单刻着“1992.8.14”。每逢清明,村民都会自发在碑前放上野花。老张后来悄悄回来过两次,站在远处看孩子们在新建的桥上跑来跑去,又悄悄离去。

去年夏天暴雨,有村民看见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冒雨检查桥墩。虽然没看清正脸,但那人弯腰的姿势,和三十年前系缆绳的身影一模一样。村里人说,善良就像蒲公英的种子,飘到哪里,就在哪里生根发芽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传说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深处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王老实的樵夫,四十多岁,满脸风霜却总带着憨厚的笑容。那年初冬特别冷,王老实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。走到半山腰时,突然听见微弱的呜咽声。拨开枯草丛,他...

老槐树下的承诺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1962年的夏天,河北邯郸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。村口那棵三百年的老槐树下,十二岁的王铁柱正蜷缩在干裂的树根旁,怀里紧紧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妹妹。那天晌午,一个背着药箱的身影出现在尘土飞扬的村道上。县卫生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南的深山里,有一位叫老周的守林人。他五十多岁,皮肤黝黑,总爱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。老周在这片林子守了三十年,熟悉每一棵树的位置,甚至能听懂鸟儿的叫声。那是2008年的雨季,一连下了半个月的暴雨。这天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遥远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云雾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,五十多岁,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容。老周砍柴有个规矩——只砍枯死的树,遇见嫩苗总要弯腰扶正,遇见鸟窝必定绕道而行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积雪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守林人老赵。他独自守护这片原始森林已有三十余载,每天清晨踩着露水巡山,傍晚伴着鸟鸣归来。村民们都说老赵能听懂树木的低语,因为他总能在暴风雨前发现病弱的树苗,用草...

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神秘的报恩木匣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村,流传着一个关于木匠陈三爷的温暖故事。这位六十多岁的老手艺人在村口开了间木工铺,粗糙的手指能雕出会唱歌的麻雀,却雕不出儿女绕膝的晚年——独子十年前进城务工,就像断线的风筝再没回来。那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