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豆腐的老王:一块豆腐三十年,暖了整条街的人心
清晨五点半,天刚蒙蒙亮,巷子口的老槐树下已经飘起豆香。老王推着那辆漆皮斑驳的三轮车,车把上挂着的铜铃铛叮当作响。这声音响了整整三十年,成了整条平安巷最准时的‘闹钟’。
‘王叔,今天多给我留两块嫩豆腐!’晨跑的赵医生老远就招呼。‘晓得嘞!给你留着做麻婆豆腐的那批,点卤时多压了十分钟。’老王笑出一脸褶子,手上的石膏板熟练地划开白玉般的豆腐。这手艺是他从国营豆腐厂退休的老班长手里学的,如今整座城也找不出第二家用石膏点豆腐的。
三轮车斗里整整齐齐码着三种豆腐:老豆腐用青布盖着,嫩豆腐浸在清水桶里,最角落还藏着两板臭豆腐——这是给巷尾李阿婆特制的。三年前老人摔了腿,念叨着想吃年轻时在绍兴吃过的霉豆腐,老王就真翻出本老食谱,在自家灶间捯饬了半个月。
六点二十分,车斗里突然传来窸窣声。老王掀开保温棉,露出个扎羊角辫的小脑袋:‘爷爷我今天考试!’‘哎哟我的小祖宗!’老王赶紧把孙女从豆腐堆里抱出来,‘说了多少次别钻这里,碰倒豆腐事小,冻着怎么办?’说着却从棉袄内袋摸出个鸡蛋,‘快吃,你妈昨晚又加班?’
七点刚过,车斗就见了底。老王正要收摊,突然看见流浪狗大黄一瘸一拐地过来。‘等着!’他转身从车座底下掏出个铁盒,倒出些碎豆腐渣拌上肉汤。这铁盒在他车上挂了七年,从捡到被车轧伤的大黄那天起。
八点钟太阳爬上槐树梢时,老王蹲在车边数硬币。钢镚在铝饭盒里叮咚响,数着数着突然笑出声——今天比昨天多赚了十七块八,刚好够给老伴买那支治手裂的尿素霜。三轮车吱呀呀往家走,车把上挂着的铜铃晃出一串欢快的响。
平安巷的晨光里,飘了三十年的豆香裹着人间烟火。老王总说他的豆腐是‘穷开心’,可街坊们都知道,那雪白方寸间凝着的,是足以对抗岁月寒凉的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