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:一碗粥的报恩
在遥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老李的樵夫。他每日清晨便上山砍柴,傍晚才背着沉重的柴捆下山。尽管生活清贫,老李却总爱在腰间挂个葫芦,里面装着热腾腾的米粥。
那年冬天格外寒冷,老李在雪地里发现一只冻僵的白狐。它的后腿被捕兽夹所伤,殷红的血染红了雪地。老李连忙解开夹子,用布条包扎伤口,又把葫芦里最后一口热粥喂给白狐。
三天后的清晨,老李推开柴门时惊呆了——屋檐下整齐码着够烧半个月的柴火,门把手上挂着一串晒干的蘑菇。此后每逢月圆之夜,总有人悄悄送来山货。村里人啧啧称奇,老李却摸着修补好的葫芦笑而不语。
十年后的某个雨夜,有位撑青伞的姑娘敲开老李家门。她眉间一点朱砂,笑着说:'恩公,我来还您一碗粥的恩情。'原来当年白狐是山中修炼的仙子,如今她带来治疗村民疟疾的草药方子。
仙子离去前,在村口种下棵银杏树。说来也怪,但凡有贪心之人想折树枝,树皮就会渗出琥珀般的汁液粘住手指。而老李的后人们至今仍保持着一个传统——每年腊八节,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放碗热粥。
去年考古队在深山发现座唐代道观遗址,壁画上赫然绘着樵夫喂狐的场景。带队教授翻阅县志时惊呼:'这竟与本地传说分毫不差!'如今那棵千年银杏依然挺立,秋日洒落的金叶总会拼出个模糊的粥碗形状。
村民们说,这是仙子在提醒世人:善念如粥,最暖不过人间烟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