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遇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,名叫李福。他的手艺精湛,做出的家具结实耐用,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。可这些年,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,手工木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。
那是个阴雨绵绵的初冬傍晚,李福正准备收摊回家时,突然听见店门外传来虚弱的咳嗽声。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缩在屋檐下,花白的胡须上挂着雨珠,怀里紧紧抱着个破旧的布包袱。
'老人家,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,进来避避吧。'李福推开半掩的店门。乞丐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,颤抖着从包袱里取出半块发霉的烧饼:'我...我用这个付房钱。'
李福鼻子一酸,转身从里屋端出还冒着热气的饭菜:'趁热吃,这是我婆娘刚送来的。'又翻出件旧棉袄披在乞丐肩上。老乞丐捧着碗的手抖得厉害,浑浊的泪水和着热汤一起咽下。
深夜,雨势渐猛。老乞丐突然发起了高烧,李福连夜请来郎中。抓药时才发现,三服药竟要半两银子——相当于三天的收入。妻子悄悄拉他衣袖:'咱家米缸都快见底了...'李福却掏出钱袋:'救人要紧。'
三天后雨过天晴,老乞丐的病也好转了。临别时,他神秘地塞给李福一块刻着古怪纹路的木牌:'我在南山有个旧窑洞,这东西或许对你有用。'
转眼到了年关,李福的生意越发惨淡。想起老乞丐的话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南山。在荆棘丛生的半山腰,真的发现个被野草掩埋的窑洞。推开腐朽的木门,尘土飞扬中,竟堆着上百件明式家具!
最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历经百年的榫卯结构纹丝不动,漆面仍泛着温润的光泽。李福颤抖着抚过一张玫瑰椅,在椅背暗格里摸到张泛黄的纸条:'留待有缘人,手艺不可绝。'
后来经文物专家鉴定,这批竟是明代宫廷工匠避难时藏匿的珍品。当地博物馆出资收购,特意聘请李福担任修复顾问。更奇妙的是,在整理过程中,他们在一张百宝箱的夹层里,发现了记载着27种失传工艺的羊皮手册。
如今在李福开办的传习所里,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白发老人带着年轻学徒,对着明代家具的榫卯结构细细揣摩。窗外的柿子树结满果实,就像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善意,终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,结出甜美的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