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补鞋匠与神秘老人的奇遇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位名叫张老实的补鞋匠。他年过六旬,手艺精湛,为人忠厚,镇上的人都喜欢找他修鞋。张老实有个习惯,每天收摊时总会把剩下的碎皮料送给街角的流浪猫狗垫窝。
那年初冬的傍晚,天空飘着细雨。张老实正要收摊,忽然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摔倒在泥泞中。他连忙跑过去搀扶,发现老人冻得嘴唇发紫,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袄给老人披上。
'老人家,我家就在巷子口,先去烤烤火吧。'张老实不由分说背起老人。经过自家摊位时,老人忽然盯着工具箱说:'你这锥子用得不对。'说着从怀里掏出块乌黑的磨刀石,在锥尖轻轻蹭了三下。
当晚,老人吃着热汤面突然说:'东南三十里,青石崖下有个山洞。'说完就踉跄着消失在雨夜里。张老实追出门去,只见月光如水,哪还有人影?
三日后,张老实按捺不住好奇去了青石崖。在藤蔓掩映的山洞里,竟发现整箱的古籍和锈蚀的刀具。最惊人的是箱底压着本《天工造物》,记载着早已失传的皮革处理秘方。
凭着书中方法,张老实做出的皮鞋竟能防水防裂。消息传开后,连省城的商人都慕名而来。他把秘方无偿教给镇上青年,带动整个镇子发展成著名的皮革之乡。而那块神秘的磨刀石,至今还摆在张家堂屋的供桌上。
每年冬至,张老实总要在门口摆张空凳子,放碗冒着热气的长寿面。有次小孙子问缘由,老人望着远处的青石崖笑道:'有些善意啊,就像你往井里丢颗石子,波纹会传到意想不到的远方。'
后来考古队在青石崖发现了宋代制革世家的遗迹。专家们始终不明白,那些珍贵典籍为何会被整齐收在防潮的桐油箱里,就像......专门等着什么人去发现似的。
如今镇上的皮革博物馆前,立着张老实和无名老人的双人铜像。雕像底座刻着八个字: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游客们总爱摸一摸老人手中的磨刀石,据说能沾到福气呢。
有个细节镇上老人至今津津乐道:当年张老实工具箱里那把被磨过的锥子,后来传给徒弟的徒弟,到现在还能轻松扎透十层牛皮。而使用它的人都会记得祖师爷的规矩——每天留些边角料喂流浪动物。
去年冬天,省电视台来拍纪录片时,在张老实故居的墙缝里发现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用毛笔写着:'洞中物赠有缘人,唯望莫负匠人心。'笔迹鉴定显示,至少是两百年前的字迹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