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报恩的狐狸

admin1周前未分类6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终年被云雾缭绕的大山,山下有个叫青石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有个叫老周的樵夫,为人忠厚老实,每天上山砍柴为生。

那年初冬格外寒冷,老周像往常一样带着斧头上山。走到半山腰时,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呜咽声。他循着声音拨开灌木,发现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被捕兽夹夹住了后腿,鲜血把雪地都染红了。

老周蹲下身,狐狸立刻警惕地竖起耳朵。'别怕,我帮你解开。'他轻声说着,不顾狐狸可能咬伤自己的危险,用力掰开了生锈的夹子。狐狸一瘸一拐地跑出几步,忽然回头望了老周一眼,那眼神竟像含着泪水。

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,村里开始弥漫着祭灶的香气。老周家却冷冷清清——妻子早逝,独子去县城做工,今年大雪封山回不来。他正对着空荡荡的灶台发愁,突然听见敲门声。

开门一看,雪地里站着个穿红袄的陌生姑娘,挎着满满一篮年货:腊肉、米糕、还有老周最爱喝的高粱酒。'我是山那边胡家的女儿,爹让我来谢您当年的救命之恩。'姑娘说着把篮子放下就走,老周追出去时,只看见雪地上几串小小的脚印。

第二年开春,老周在砍柴时发现了个山洞。洞里有堆成小山的干柴,足够整个冬天用。最奇怪的是,每当他背走一捆,第二天洞里又会补上新的。村里老人听说后连连作揖:'这是遇上狐仙报恩哪!'

后来老周在洞口立了块木牌,上面刻着'取之有度'四个字。说来也怪,从那以后,村里谁家缺柴火去洞里拿些,总能解燃眉之急,但若有人贪心多拿,第二天必定空手而归。

如今青石村还流传着这个规矩:上山砍柴要留三分,这是老周爷教给我们的道理。而那座被称作'福柴洞'的山洞,至今仍会在雪天里飘出淡淡的酒香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小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
在很久以前,江南水乡有个叫柳树村的小村庄,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李守义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涨价,给寡妇修房梁只收三文钱,替孤儿做课桌分文不取,村里人都叫他"李善人"。那年谷雨时节,李师傅正在院里刨...

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一座城

在江南小城青石镇,有个不起眼的街角,每天清晨都会飘出阵阵米香。六十岁的陈阿婆在这里摆了三十年粥摊,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,蓝布围裙洗得发白,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总能稳稳地盛出冒着热气的白粥。『叮铃铃——』...

善良的卖炭翁与山中狐仙的报恩传奇

在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张的老汉,人们都叫他张炭头。张炭头年过六旬,以烧炭卖炭为生,每天天不亮就推着独轮车走三十里山路到镇上卖炭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初八那日,张炭头卖完炭回家时天色已晚。走到...

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遇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,名叫李福。他的手艺精湛,做出的家具结实耐用,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。可这些年,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,手工木匠的生意越来越难做。那是个阴雨绵绵的初冬傍晚,李福正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诚信比手艺更珍贵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周师傅的手艺是镇上出了名的,从雕花大床到榫卯结构的八仙桌,没有他做不出来的物件。可最近两年,镇上人发现周师傅接的活计越来越少,他的徒弟们也都陆续离开了作坊。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神的报恩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传说

在皖南群山的深处,有个被称为雾霭村的小村落。这里终年云雾缭绕,村民世代以采药为生。村东头住着个叫老周的守林人,六十余岁仍每日巡山护林,最让人称奇的是他总把采到的好药材悄悄塞进贫困村民的门缝。那年冬至前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